朔爾茨與上海同濟大學學生交流 指須確保歐洲汽車有公平競爭

國情動向

撰文: 尹航

發布時間: 2024/04/15 12:56

最後更新: 2024/04/15 17:04

分享:

分享:

朔爾茨與上海同濟大學學生交流 指須確保歐洲汽車有公平競爭

正在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午間抵達上海同濟大學,與該校學生交流。他主張為中國汽車開放歐洲市場,但同時也表示必須確保歐洲汽車有公平競爭。

朔爾茨致辭時指,將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討論維護和平與安全的問題,又指德中互惠合作與對話與日俱增,很多中國學生到德國學習,前往中國的德國學生也在增加。

據路透社報道,朔爾茨還提到:「在某個階段,德國和歐洲也會輸入中國汽車。唯一必須始終明確的是,必須有公平競爭。換句話說,不存在傾銷、產能過剩及侵犯版權的問題。對建立生產設施不應該有官僚主義障礙,德國不希望德企在中國受到限制,德方同樣也不會設限」。 

朔爾茨又表示,小國不應生活在對大國的恐懼之中,並稱不應以武力改變邊界。

朔爾茨2011年出任漢堡市長期間亦曾到訪同濟大學,今次是相隔13年再次到訪。

同濟大學前身為德國醫生創辦

同濟大學與德國可謂淵源頗深,學校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寶隆(Erich Paulun)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,校內有眾多與德國交流的學習項目。

公開資料顯示,1891年,德國海軍隨艦醫生寶隆來到上海。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亂、傷寒、瘧疾等疾病,並且缺醫少藥,決定離開海軍來上海開設診所。他先回到德國繼續進修醫學,提高外科水平,並籌集資金,於1893年再次來到上海,就在當時的上海德國教堂附近設立診所,並與在上海的幾名德國醫生一起發起了「德醫公會」。

1899年,「德醫公會」營業不振,寶隆通過中國實業界、德國公司及私人募捐到一筆資金準備籌建一所醫院。當時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克納佩(W. Knappe)派領事館參贊費舍爾(P. D. Fischer)與上海的中國官員上海道扎飭善堂協商,上海道決定把座落在張家濱新馬路(今鳳陽路)旁的一塊地,用於籌辦醫院。

朔爾茨轉抵上海 今參觀德企廠房及見外商代表

1900年前後,由寶隆創辦的「同濟醫院」正式掛牌。醫院的醫師大都是「德醫公會」成員。他們白天忙於經營自己的診所,只有傍晚到醫院看門診、動手術。寶隆看到醫院裡的醫療力量不足,計劃在院內設立一所德文醫學堂,招收中國學生,以培養施診醫生。這個計劃得到德國駐滬總領事以及德國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。1906年,他們設立了一個支持醫學堂開辦的基金會,得到了德國「促進德國與外國思想交流的科佩爾基金會」的協助,籌集到一批醫科書刊及新式的外科手術電動器械等物品。1907年10月1日,德文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。這就是同濟大學的前身。

一直保持濃郁的德國特色

從1907年到1952年,同濟大學是在德國教育的濃厚氛圍和傳統中成長起來的,為當時的中國培養了一批「德國通」。1979年後,同濟大學經鄧小平、李先念和方毅等七位副總理集體批示,重新恢復作為中國大學對德交流的窗口。在之後的十幾年裡,該校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以德語作為第一外語;每一任的德國總理或總統訪華,都要到同濟大學視察或發表演講。在今天的德國,幾乎到處都有同濟大學畢業生,也到處都有與同濟大學有關的學術交流機構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